(大衛王及大衛之星)



耶路撒冷十字架



在華人世界裏有「基督教」和「天主教」之分,實際上都是基督教,粗略的說法「基督教」是17世紀馬丁路德宗教改革後所謂的「新教」,之後又衍生出許多派系,「天主教」則是維持舊有傳統的「羅馬公教」「希臘正教」及「俄羅斯正教」;「基督教」不做偶像崇拜,也不佩掛十字架,如果有必要使用十字架,也僅是單純的十字架,反對的理由之一是,十字架是異教徒殺害耶穌的象徵,與天主教佩掛上有耶穌受難聖體的十字架有所區別




(十字架)


一般在電影或宗教媒體上常見的,耶穌受難時所用的十字架稱作拉丁十字架,但耶穌受難時所用的是這種十字架嗎?一如有人質疑耶穌雙手被釘的位置不應該是手掌,而是手腕與小臂的接合處,當然這無關信仰的宏旨,姑且當作一種研究的興趣吧。



(十字架)



耶穌時代處罰人犯的木架並非「十」字型而是「T」字型的木架,因為形狀與希臘文第19個字母的「T」相似因此而稱之為「T字架--The Tau Cross」這也是最早的型態的木架。




(T字架)



研究這個問題的人指出,舊約的以西節書提到「T型架」(耶和華對他說:你去走遍耶路撒冷全城,那些因城中所行可憎之事歎息哀哭的人,畫記號在額上。),這裏的記號指的是「T」字,隱含耶穌受難的預言;以西結書中提到的「T」字記號,更早在民數記中摩西的「T」型杖有了預兆。耶和華對摩西說,你製造一條火蛇挂在杆子上,凡被咬的,一望這蛇就必得活。摩西便製造一條銅蛇,挂在杆子上,凡被蛇咬的,一望這銅蛇就活了─民數記21章第8、9節




(摩西的蛇杖)



根據這些記載,研究者認為「T」字架是最早型式的木架,現今大家認同的拉丁十字架,很可能是當時的羅馬總督彼拉多命令在「T」字架中間上方釘上書有「拿撒勒人耶穌,猶太人之王」的木牌,後來被融入一般大眾所認同的拉丁「十字架」的形式。


十字架並非基督教所特有或發源自基督教,這點不在本文討論範圍;「十字架」是中文的說法,特別指代表耶穌受難象徵的拉丁十字架,西方文字的原意只是交叉的二根木棒(英語的CROSS源自拉丁語


CRUX,新約聖經使中用的希臘文STAUROSXULON指的是一根木柱),相信許多人一定看過幾種不同的十字架,較常見的有:



一、希臘十字架--The Greek Cross
四臂等長的形狀。




(希臘十字架)



二、騎士十字架--The cross of Calvary or Graded Cross
或稱為3級十字架,三個梯階由上到下代表信、望、愛。




(騎士十字架)



三、希臘字母--The Chi Rho
君士坦丁大帝採用的徽記,希臘字母Chi (X)Rho (P)的組合,意思為基督。




(君士坦丁十字架)



四、俄羅斯正教--The Russian Orthodox Cross
源於斯拉夫民族俄羅斯正教所使用,後普遍為東正教、東方公教(拜占庭教會)所採用,3根橫向的木條各有其代表的意義


一、最上方短的木條代表彼拉多總督下令在木牌上所書寫的「猶太人之王」。


二、下方斜的木條有二種解釋


(一)高的一方代表在耶穌右側受刑,最後懺悔被耶穌祝福說 「今天你將與我同登樂園」的犯人提斯瑪(St. Dismas);低的一方代表在耶穌左側受刑至死不悔改的犯人蓋斯塔斯(Gestas),另一種說法為低的一方代表耶穌戰勝死亡。
(二)斜木代表減輕耶穌受難痛苦的十字架上的木腳墊,朝上的一方代表天堂,朝下的一方代表罪惡應得的懲罰




(東正教十字架)



五、塞提克十字架--The Celtic Cross
又稱為愛額那十字架(the cross if Iona),據說是6世紀的時候從愛爾蘭傳到蘇格蘭的愛額那島。




(賽提克十字架)



六、馬爾他十字--The Maltese Cross


4個尖端向內的矛頭所組成,十字軍時代醫療團所採用的徽誌,該團體後來將總部設在馬爾他。




(馬爾它十字架)



七、聖彼得十字架--Peter's Cross


聖彼德殉道時,為了表示對耶穌的尊敬要求倒置十字架。





(倒懸的彼得十字架)



八、以及具有戲劇性及象徵意義的耶路撒冷十字架--Jerusalem cross




(耶路撒冷十字架)



耶路撒冷十字架也稱作十字軍十字架(the Crusaders Cross)或是五會十字架(the Five-Fold Cross);有學者認為這是1900年天主教教宗良(Leo)第13所製訂的紀念性十字架,稱之為「聖地十字架」,專為朝聖的人士作紀念所設計的;而只有方濟會在聖地的最高上司的「聖地監護神父」才能為人配戴這種十字架,並認為這是天主教十字軍東征聖地時所用的軍旗。 


   這種說法可能與事實有點出入。


十字軍東征被羅馬教廷賦予了宗教戰爭的性質,號召從異教徒(回教)手中奪回聖城耶路撒冷。參加戰爭的士兵佩有十字標誌(此時僅是單一的希臘十字)作為同一團體以及教會的象徵,因此稱為十字軍而這場戰爭也被比喻為「十字架與新月」的戰爭


1071年法國的下洛林公爵戈弗瑞布容(Godfrey de Bouillon duke of Lower-Lorraine,領地在法國東北部),誓師的時候以血紅色的十字架作為十字軍的標誌,1099布容公爵從回教手中奪回聖城,並成為耶路撒冷王國的第一任國王,耶路撒冷十字架成為王國的徽飾(這個時候才有五個十字架)。中世紀時候的朝聖者對於聖地內到處可見的耶路撒冷十字架感到很好奇,在信仰的激情下,他們將耶路撒冷十字架刺青在手臂上,作為他們曾經來過聖地的記號或紀念。


耶路撒冷十字架的造型是由四個「T」字架合成一個「希臘十字架」,這個「希臘十字架」是十字軍東征時使標誌,耶路撒冷十字架在「希臘十字架」的四角各加上一個小的「希臘十字架」而成,而它的形成有幾種不同的說法:
一、聖痕說五個十字架代表耶穌受難時所受到的5個傷痕,4個小的代表雙手及雙足的釘傷,中間的大十字架代表右脅下被羅馬士兵長矛所刺的傷口。


二、福音書作者說--大十字架代表基督耶穌,四個小十字架代表4部福音書的作者馬太、馬可、路加和約翰。


三、福音傳佈說--大十字架代表耶路撒冷,是世界的中心,四個小十字架代表東西南北四方,也代表福音傳播四方,以及聖靈的無所不在。


四、十字軍組成說--代表組成十字軍的英國、法國、德國、義大利和西班牙五個國家。


五、王國組成說--代表組成拉丁耶路撒冷王國(Latin Kingdom of Jerusalem.)的五個大公國


有些人認為耶路撒冷十字架是聖方濟會的標誌,事實上,聖方濟會的標誌是交叉的一對手掌,其中一隻徒手的手掌代表耶穌,另一隻手掌纏著繩索代表聖方濟;聖方濟出生富裕,熱心慈善事業救助窮苦而為大眾所景仰,他將日月稱作兄弟和姐妹,傳世最常見的圖像是大群鳥禽圍繞身邊聆聽他傳道;聖方濟在14世紀中期回到十字軍失去的聖地,並以耶路撒冷十字架做為他的教團的諸多標誌之ㄧ,他也是第一個身上出現聖痕的聖徒,被稱為耶路撒冷的守護者。




後記



(和平之城有和平嗎?)



繞著耶路撒冷和她的週邊走了一大圈,所能看到的仍然有限,不過我們也瞭解到這個地區和猶太人、西方基教文明的國家以及阿拉伯人之間的關係是密不可分的,今天的紛爭是其來有自的,猶太人冀望約櫃的重現和彌賽亞的降臨,而彌賽亞的降臨代表末日審判,舊約中所描述的景象頗為悚動,廿一世紀的今天,全球峰火處處,氣候的變異以及天災人禍不斷,似乎距聖經啟示的末日審判不遠,三教能否在共同聖地的耶路撒冷為世人示範一下何為「和平之城」,讓天下萬民安居樂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聖體的衛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