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2/06 16:46

 




在許多格友的祝福中,雖然即將啟程前往羅馬述職,但我的心仍無法完全離開後山,因為在台東今天下午正在為台東聖母醫院的施少偉醫師舉行殯葬禮。儘管施醫師的離去為許多人而言是萬分不捨,為台東聖母醫院更是痛失至愛,但他「愛的典範」卻完全將基督徒的信仰生命活了出來,值得大家懷念與學習,特別轉貼出來,請大家分享並廣傳。


 


詳見:http://blog.pchome.com.tw/news/0701023/3/1311387508/20081203211640/


 


 



施少偉醫師,生於 一九五九年五月三日 ,是菲律賓華僑。小時看到經商的父親常因工作忙碌少有時間陪伴家人,反觀在小漁村當醫生的叔叔,不僅和村民有深厚的感情,生活愜意又能為人服務,更讓他羨慕的是能兼顧孩子們的成長。少偉很嚮往叔叔這樣的生命形式,便立志將來要成為像叔叔這樣的醫師。


 


長大後,少偉發覺自己很喜歡與人相處,而且對人體的奧妙甚感著迷,愈發堅定了他從醫的志向。他在菲律賓接受完整醫科教育,並取得醫師執照。隨後聽從父親的安排來到台灣,在花蓮門諾醫院擔 任外科 醫師。外籍傳教士醫師全心奉獻的行誼深深影響了少偉。他接受院方的建議參加國考,通過後正式成為台灣醫師。再到台大醫學院接受骨科專科訓練,學有所成後,再度回到門諾醫院,服務十年。百忙中又撥冗支援台東基督教醫院一年,再專職服務一年。三十九歲時,少偉調職到台東聖母醫院,擔任骨外科醫師至今。


 


○○三年,聖母醫院面臨存亡之際,許多醫院提出優渥條件前來禮聘少偉,但他堅持留下來。少偉對妻子說:「我離開這裡,醫院裡八十幾個員工的家庭怎麼辦?」他對副院長說:「別的醫院『要』我,但是聖母醫院『需要』我。」他對員工說:「我會永遠和你們在一起,直到生命結束。」少偉的堅持,保全了聖母醫院,也催生了台東第一間安寧病房的成立。


 


○○六年,少偉被檢查出罹患癌症,而且已是末期,他強忍著疾病的侵蝕與治療的痛苦,依然繼續看診。他說:「病人在等我。」同事們心疼他,要他多休息,他卻笑說自己得了癌症才真正能夠體會什麼是「同理心」。醫院原本希望為他提名「醫療奉獻獎」,卻遭他婉拒,他說自己比起那些渡海來台的神職人員相差太遠了。少偉的謙遜,反倒促成了聖母醫院榮獲第十八屆「團體醫療奉獻獎」。


 


少偉將全部心力奉獻給病人、家人、醫院,罹癌兩年半來從不曾離開工作崗位,直到病逝前一星期,虛弱的他再也無力起床,才不得不停止看診。他像蠟燭一樣燃燒自己到最後一刻,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少偉作出勇者的「選擇」,如同他勉勵「好醫師先修營」的醫學院同學們:「只要懷抱著服務人群的心,學醫這條路就沒有選錯;謹慎地作出每一個『選擇』,就可以找到人生的答案。」


 


 


施醫師全家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聖體的衛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