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署公布:輻射傷害醫療常識Q&A
及各縣市提供輻射健康諮詢門診之
醫院一覽表





輻射門診開張 旅日返台者免驚
中央社2011-03-16
(中央社記者陳清芳、劉嘉泰16日綜合報導)

50家醫院今天起提供「輻射健康諮詢門診」,有人詢問如何購買碘片,也有日本返台民眾雖通過入境輻射安檢,還是趕到門診驗血驗尿,確保無輻射傷害。

台大醫院環境及職業醫學科主任郭育良指出,有名居住日本福島核電廠近200公里的民眾今天回台,為求放心起見,前來抽血檢驗白血球、血小板、甲狀腺功能,驗尿檢測腎傷害。門診醫師請患者不要太擔心,返家後若有身體異狀,可來電話諮詢。

郭育良說,醫院沒有輻射劑量檢測儀器,只能從血液、尿液、甲狀腺的變化,評估輻射對人體的急性傷害程度。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已在機場入境設置輻射偵測儀器,民眾通過檢測,應該沒有急性輻射傷害之虞。

日本核電廠輻射外洩數值一變再變,沒有公布各地空氣中的輻射濃度。郭育良說,這樣無法推斷患者吸入多少輻射,也很難預見長期的輻射傷害,只好請民眾回診,與醫院保持聯絡。

健保局醫審及藥材小組組長沈茂庭表示,只要民眾有日本旅遊史、有輻射暴露疑慮,經醫師專業判斷有需要相關檢查,健保都給付。

部分民眾看到日本核災危機升高,國外網站出現搶購碘片現象,紛紛向台大、台北榮總、馬偕等醫院詢問購買事宜。不過,輻射健康諮詢門診不提供碘片。

衛生署醫事處長石崇良解釋,碘片用於核子意外發生的緊急狀況,由台電提供給核電廠半徑5公里的民眾應急使用。台電還有13萬盒(每盒2顆)庫存,廠商也有140萬錠的原料,民眾真的不用搶購。

現有台大醫院與雲林分院、台北與高雄榮民總醫院、三軍總醫院、基隆與林口、高雄長庚醫院、淡水與台東馬偕醫院、花蓮慈濟醫院、各地衛生署醫院等50家醫院設立「輻射健康諮詢門診」,確切名單已在衛生署網站公布。





各縣市提供輻射健康諮詢門診之醫院一覽表

宜蘭縣『羅東聖母醫院』『宜蘭陽明大學附設醫院』

基隆市『基隆長庚紀念醫院』』『行政院衛生署基隆醫院』

臺北市『馬偕紀念醫院』『台北榮民總醫院』『三軍總醫院』『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新北市『馬偕紀念醫院淡水院區』『行政院衛生署臺北醫院』』『行政院衛生署樂生療養院』

桃園縣『行政院衛生署桃園醫院』『林口長庚紀念醫院』

新竹市『行政院衛生署新竹醫院』

新竹縣『東元醫院』『行政院衛生署竹東醫院』

苗栗縣『為恭紀念醫院』『行政院衛生署苗栗醫院』

臺中市『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行政院衛生署臺中醫院』『行政院衛生署豐原醫院』

南投縣『行政院衛生署南投醫院』

彰化縣『彰化基督教醫院』『彰化秀傳紀念醫院』『行政院衛生署彰化醫院』

雲林縣『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雲林分院』

嘉義市『財團法人嘉義基督教醫院』『行政院衛生署嘉義醫院』

嘉義縣『財團法人佛教慈濟綜合醫院大林分院』『行政院衛生署朴子醫院』

臺南市『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財團法人奇美醫院』『行政院衛生署新營醫院』『行政院衛生署臺南醫院』』『行政院衛生署胸腔病院』

高雄市『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高雄長庚紀念醫院』『高雄榮民總醫院』『行政院衛生署旗山醫院』

屏東縣『安泰醫療社團法人安泰醫院』『行政院衛生署屏東醫院』『行政院衛生署恆春旅遊醫院』

花蓮縣『財團法人佛教慈濟綜合醫院』『行政院衛生署花蓮醫院』『行政院衛生署玉里醫院』

臺東縣『馬偕紀念醫院台東分院』『行政院衛生署臺東醫院』

澎湖縣『行政院衛生署澎湖醫院』

金門縣『行政院衛生署金門醫院』

連江縣『連江縣立醫院』


合計50家(民國100年3月16日16時製表)





別慌!輻傷有門診 22縣市 50醫院 提供諮詢
2011-03-17中國時報【黃天如/台北報導】

日本核電廠爆炸,民眾擔心輻射塵可能飄洋過海到台灣。為免恐慌,衛生署即日起,將在全國廿二縣市、五十家醫院開設指定門診,提供民眾輻傷健康諮詢。醫師呼籲,千萬不要自行購買碘片服用以免對甲狀腺甚至心臟造成傷害。

衛生署「體貼」民意開辦指定門診,但也有醫師認為,這麼做反而可能誤導,增加民眾的焦慮,因此冒險自行透過管道購買碘片服用。

衛生署醫事處長石崇良表示,民眾擔心遭到日本核電廠波及的電話持續湧入,所以衛署透過地方衛生局,在全國五十家醫院開辦指定門診,其中廿五家署立綜合醫院,更利用現有職業醫學科、家醫科、放射治療科等門診全面投入,其健康諮詢的意義大於治療。他說,以台灣與日本的距離,除非日本核電廠爆炸後,民眾有前往災區,且抽血發現有血球數下降或合併噁心、嘔吐腸胃道等症狀,否則應不須擔心被輻射污染。

林口長庚臨床毒物科主任林杰樑表示,一般人每天碘的需求量,只有一五○微克,但一粒碘片的劑量,就有一三○毫克,約是需求量的一千倍。民眾自作聰明亂吃,不但可能導致甲狀腺亢進、低下或發炎,還可能造成心臟無力、心律不整,甚至心衰竭。他說其實以國人每日鹽攝取量平均約十公克,就可提供二百到四百微克的碘,「光吃鹽就足夠了」。如果還是不放心,建議也可以每隔一、二天吃一次海苔、海帶、海菜。

林志成/台北報導

日本福島核能電廠爆炸產生的輻射塵,持續向周邊國家擴散。教育部次長林聰明昨天表示,已成立應變因應小組,當輻射塵飄到台灣附近時,就啟動校安機制,至少會在前一天告訴學校、家長及學生隔天要不要停課,或到校時要不要帶雨具(衣)及口罩。

教育部也要求各學校,今年六月三十日前,一定要完成一次校內複合型災害防救演練(包含防汛、防震、防火及防海嘯等防災演練課目),以提升師生的逃生意識。過去學校每學期都有進行防災演習,但約一成學校未落實,教育部這次將加強檢視,不允許敷衍了事。

林聰明說,如果原子能委員會偵測到日本福島輻射塵抵達台灣上空,直轄市與縣市政府將啟動「緊急聯絡網」,立即通知轄區內各級學校,請師生做好防護措施。但如果原能會認定輻射污染非常嚴重,那學校必須停課。

林聰明表示一旦輻射塵抵達台灣上空,應停止所有戶外活動,盡量於教室內進行教學,關緊門窗,減少室外空氣流入室內;學生應隨身攜帶雨具(衣)及口罩,盡量避免直接接觸或吸入輻射塵;曝露在外的食物與飲水盡量不食用。

另根據統計,在台日籍生有二千七百五十八人,包括學位生四百人、華語生一千八百八十六人及交換生四百七十二人。林聰明呼籲各學校,如有家中遭逢變故的日籍留學生在台,應照顧他們的生活,甚至考量開放免費國際電話。





核恐慌蔓延 碘片補發湧人潮
2011-03-17中國時報【張謙俊、吳政峰、陳俊雄/綜合報導】

日本強震造成福島核電廠輻射外洩,引發遠在台灣核一、核二廠半徑五公里範圍內民眾紛紛找碘片自保,新北市萬里區衛生局即日加強補發碘片,民眾紛紛補領以防萬一。距離核電廠十五公里的基隆市,市長張通榮呼籲中央加強核電安全,避免意外造成居民恐慌。

福島核電廠輻射外洩,引發北海岸民眾紛紛找尋家中存放的碘片,因在九十四年發放,民眾表示存放年代久遠,根本不知放在哪?在敏感時刻向衛生局申請補發。

新北市衛生局針對金山、萬里、石門和三芝等地,距核一、核二電廠半徑五公里範圍住戶,即起由衛生所出動到里活動中心設點加強補發碘片作業,甚至延後下班時間,方便民眾補領,金山出現排隊領碘片人潮。

距離核二廠僅十五公里的基隆,也有市民感受到輻射外洩恐慌,向基隆市府提出發放碘片要求,市長張通榮昨找衛生局長王博恩研商,衛生局表示,依原能會研判,日本與台灣距離甚遠,輻射塵飄到台灣已被稀釋一百萬倍,劑量尚不致對人體有害,市民應避免恐慌。

基隆市衛生局提醒,民眾如果擔心輻射汙染,平時可做自我防護準備,如出門穿長袖長褲,戴口罩、墨鏡和帽子,回家馬上換衣清洗,若出現大量放射性汙染,民眾要待在室內,減少輻射劑量接觸。萬一被輻射汙染,盡速就醫,基隆長庚醫院及署立基隆醫院也是核災指定醫院。

署立基隆醫院十六日也表示,十七日起將成立「輻射健康諮詢門診」及諮詢專線,提供民眾諮詢。洽:(○二)二四二九二五二五轉二二○九吳小姐。





保存期10年國內碘片「夠用」
2011-03-17中國時報【鄭閔聲、陳文信、管婺媛、吳明杰/台北報導】

日本福島核電廠機組連續發生爆炸,輻射塵持續對外擴散,引發部分民眾恐慌。立委質疑,如果發生核安意外,國內碘片存量恐無法因應需求。原能會副主委黃慶東澄清,目前原能會準備的碘片,保存期十年,且數量足夠台灣核電廠方圓五公里範圍內民眾使用。

原能會前晚開始在各國際機場設置門框輻射偵測器,對旅日返台旅客的輻射偵檢。但立委質疑,桃機僅二航廈設置輻射偵測,一航廈無應對措施,又未強制要求返台旅客一定要接受偵測,恐造成安全漏洞。

國安局長蔡得勝回應指出,目前處理方式是,一航廈如果有日返航班機,再將二航廈的儀器挪往一航廈入關口即可,目前未發現有旅日遊客受輻射汙染。原能會副主委黃慶東表示,原能會顧及許多民眾趕時間,才不強迫民眾接受輻射檢測,作法「合情、合理、合人性」。





搶碘片不如吃鮮蔬 管制用藥亂吃有害健康 一百毫西弗才需要服用
2011-03-17中國時報【張翠芬、鄭閔聲、管婺媛/台北報導】

日本核災引發民眾搶購碘片,網路上售價甚至飆到新台幣上萬元,各大藥局也接獲不少民眾詢問,希望購買碘片。碘片是管制性的指示用藥,藥房都沒進貨,專家也提醒,亂吃碘片會影響甲狀腺機能,不如多吃新鮮蔬果等富含抗氧化成分的食物,加速身體對有害物質的代謝。

原能會副主委謝得志也說,目前國內碘片存量足供核電廠方圓五公里內民眾使用,而且只有當輻射量達到一百毫西弗(十萬微西弗)時,才值得服用碘片。目前台灣沒有受到輻射汙染的跡象,民眾不要隨便服用碘片,以免產生副作用傷害健康。

藥師柯明道說,整天都有不少民眾在問「有沒有賣碘片?」碘片並不是一般用藥,平常根本用不到,藥局不會進貨,各大醫院診所藥房也沒有儲備碘片。只有核電廠附近鄉鎮辦公室備有碘片,一旦有狀況,由政府統一發放。

有些民眾到醫學中心指名要買碘片,核子專科醫師也不勝其擾。台北榮民總醫院核子醫學部主任王世楨說,民眾對日本核災莫名恐慌,以為先儲備或吃了碘片就可以刀槍不入。其實,輻射物質除了同位素碘一三一,還有銫一三七及其他物質,碘片只對碘一三一有效。

王世楨說,碘片的用途是事故發生第一時間再服用,並不是先吃先贏。沒事亂吃,反而會增加甲狀腺機能亢進的危險。

台大核子醫學部主任曾凱元說,碘片只能減少對輻射對甲狀腺的傷害,但無法阻絕其它輻射物質對人體的傷害,台灣並沒有受日本輻射汙染,國人一窩蜂搶購碘片,是庸人自擾。

由於藥局沒有碘片,最近海帶、藻類等富含碘的食物也熱賣。王世楨說,除了吃含碘食物,更好的選擇是多吃富含抗氧化成分的食物,如芭樂、番茄、奇異果、綠色葉菜等新鮮蔬果,增加身體抗氧化能力,提高代謝功能,加速排除體內有害物質。





衛生署公布:輻射傷害醫療常識Q&A
2011/03/16生活中心/台北報導

衛生署今天(16日)表示,為避免日本核電廠輻射塵外洩事故,造成我國民眾恐慌,已請各衛生局協調所轄醫院,指定門診或職業醫學科門診,提供民眾輻傷健康諮詢和服務,並將開辦情形公布在衛生局和衛生署網站。

衛生署為了提供民眾關於輻射衛生健康知識,製作了輻射相關的食品衛生與健康醫療客問答,衛生署長邱文達呼籲民眾不要過度擔心,依據日本官方報告和我國原能會評估,台灣的輻射量仍在安全範圍,切勿自行服用碘劑,如果有健康疑慮,可就近前往指定醫院門診就診,尋求專業醫師諮詢和協助。



《輻射傷害醫療常識Q&A》

Q:常見之輻射危害形式為何?

A:常見之輻射危害可分為污染(contamination)和曝露(exposure)兩種。輻射曝露則指身體直接受到外在輻射線之照射,如劑量過當則可能造成人體健康之傷害,但不致影響到其他人。輻射污染是指身體內外留有放射線物質,不僅可能造成自身健康之危害(輻射曝露傷害),同時也可能導致接觸者也被輻射污染而造成輻射傷害。如日本此次核電廠輻射塵外洩所造成的輻射污染,可藉由輻射偵測器測得。

Q:如遭受到輻射曝露會出現哪些症狀?

A:游離輻射對於人體之影響會因為輻射之種類、強度、劑量、時間、曝露身體面積等因素而有不同,依據美國國家輻射防護與測量委員會之報告,當一次身體大面積接受到1戈雷(約略相當1西弗,即100萬微西弗)以上之輻射量才有可能出現症狀。一般以皮膚、骨髓、消化系統、血管及中樞神經系統之影響較為明顯。皮膚之傷害類似局部燙傷,出現癢、刺痛、發紅等現象,而其他器官以骨髓最為敏感,出現血球數下降,其次則為消化系統之噁心、嘔吐、腹瀉等症狀。

Q:近日剛自日本災區返國之民眾,應該注意哪些自身健康問題?

A:依據近日日本官方發布有關福島核電廠意外之資訊,其輻射外洩劑量應不致造成赴日旅客之健康危害,民眾如仍有疑慮,可觀察是否出現噁心、嘔吐等症狀,如仍不放心則可至設有職業病醫學科門診或特別門診之醫院諮詢專科醫師。相關就診資訊可參考本署官方網頁。

Q:何時服用碘片?使用時須特別注意什麼?

A:於輻射外洩緊急事故時,國內核電廠緊急應變計畫區域(半徑5公里)內之民眾可服用,碘片可阻止游離碘集入甲狀腺以保護其功能,只要有足夠的量就可以阻止放射性碘進入甲狀腺。服用碘片三十分鐘後,就可以發生功能。服用之注意事項包括:對碘過敏者、甲狀腺患者,孕婦及新生兒如有服藥需要,請諮詢專科醫師。

Q:如果自行服用碘片是否可預防輻射傷害?

A:所謂碘片,僅對於遭受游離碘輻射暴露時,於4小時內服用即可有效減少甲狀腺吸收游離碘達到保護效果,如於8小時以後服用則只有40%的效果,但是對於其他輻射線並無效果,且服用碘片可能產生過敏、腸胃道不適、唾液腺腫大等副作用,民眾切勿自行購買服用,如有必要會由政府統一發放。

Q:如果懷疑自己遭受輻射污染需要看哪一科的醫生?要吃藥嗎?治得好嗎?會遺傳嗎?

A:依目前日本核災之官方報告,對健康應不會有影響,一般而言均不需吃藥都會康復,也不會遺傳,如仍不放心則可至設有職業病醫學科門診或特別門診之醫院諮詢專科醫師。

Q:此次日本核電廠事故,對我們的飲水、食物會不會有影響?

A:目前為止,不會;若日後原能會公布輻射塵因風向改變而影響台灣,則有可能污染飲水,但民眾不需太恐懼,污染情況嚴重度可以即時監測,即使飲水受微量污染,也不會對健康產生影響,會隨尿液排出。食物亦同。

原文網址:衛生署公布:輻射傷害醫療常識Q&A|生活新聞|NOWnews今日新聞網http://www.nownews.com/2011/03/16/327-2697101.htm#ixzz1GoJpgDT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聖體的衛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