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孩子的成長         ∕黃偉民





 我記得聽過一首歌「奉獻」,歌詞很美,令我印象深刻:

 「長路奉獻給遠方    玫瑰奉獻給愛情       我拿什麼奉獻給你    我的朋友

白雲奉獻給草場     江河奉獻給海洋     我不停的問      我不停的找   不停的想

白鴿奉獻給藍天     星光奉獻給長夜    我拿什麼奉獻給你     我的小孩

雨季奉獻給大地    歲月奉獻給季節    我拿什麼奉獻給你     我的爹娘」

           
 的確!我拿什麼奉獻給你     我的小孩

    孩子是上天賜給父母最寶貝的禮物,也是上天給父母的最大的託付,當我們的孩子誕生的時候,在驚奇於誕生奧蹟之後,作為一個父母看著自己的孩子展開花樣年華般的生命,看著他們邁出生命的每一個步子,我總是會不停的問:「孩子,我要給你什麼?我怎麼幫助你踏出你的人生?如何能讓你活得更好、更美、更充實?」願試著分享十幾年來陪伴孩子成長的心路歷程:

 一、給孩子無條件的愛

 孩子既然是上天託付給父母的寶貝,因此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父母與孩子所組成的家庭就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如何在家庭中做一個稱職的父母,需要學習的地方很多,首先,在照顧陪伴孩子的過程中,作為一個父母,我們學會了在孩子不懂也不知回應父母的愛中,父母依然是持續的付出,那是一種無條件的愛。為許多人而言,他從小所得到的愛是有條件的。例如:「不要再哭,再哭,媽媽便不愛你了」、「你要幫忙做家事,考試要考好,爸媽才喜歡你。」父母常把愛當作獎賞,不愛則當作處罰,父母的態度,很自然地讓孩子認為:「我要付出相當的代價,別人才會愛我,我的價值不在我的本身,而在我的表現」。當孩子覺得自己表現不夠好,而不被接納時,會使孩子感覺自己惹人厭,進而使孩子變成一個無法愛自己的人,也形成孩子懷疑和焦慮不安的個性,甚至走上自我憎恨的途徑。因此孩子的行為和孩子本身是應該分開的,孩子做錯事我們要清楚的告訴他,是責備他的行為,我們並不因為責備他而因此不愛他。

 如果一個父親深愛他的孩子,常常對他說:「乖寶寶,無論你如何,爸爸都愛你」。而且我們告訴他不管你的決定是怎麼樣,不管未來你是成功或失敗,我們都愛你。讓孩子擁有一個無條件的被愛,讓他可以恣意自由的成長,那麼孩子可以發展出個人價值及平安自信的人格特質,孩子長大之後在和別人相處時較不會產生問題。他會有自信,也會相信別人,他會預期別人也如同他爸爸一樣溫暖、慈愛。

 當我們被一種無條件的愛所影響,並內化成生命中的本質時,我們才重新得回了一個新的生命,除非體會到真正的愛,即使我不可愛,我仍然是被愛、被接受,如此一個孩子成長的生命才能從人生的病徵中被修復與被治癒,而得到人格自在與恣意的發展。

 二、父母相愛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夫妻關係的好壞,絕對會影響孩子的人格成長以及未來經營婚姻生活的能力。有一句話說:「父母相愛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很多孩子因為父母離婚,而被迫選擇單親生活,在缺乏父愛或母愛的家庭中生活,人格成長總是有所缺憾。而事實上,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即使父母不離婚,但如果父母感情不合,經常吵架,互相傷害,孩子們會變得很不安,長大後他們實在不敢期待自己會有幸福美滿的婚姻,因為他們沒有幸福的婚姻模式可以學習,於是父母的錯誤可能一再於子女的婚姻中重演。相反的,當夫妻兩人在家庭中時時呈現恩愛體貼、家庭和諧的氣氛,孩子們會從其中感受到家中一種自在的安全感與滿足感,進而對於兩性關係的經營產生信心,這對於孩子未來幸福婚姻的追求,有著絕對的影響力。

三、培養孩子愛人的能力

我們一直很感謝天主賜給我們一雙兒女,由於我們一直在投入「親愛家庭協會」幫助夫妻恩愛成長的活動中,他們也在有愛與關懷的活動中耳濡目染,每當在父母親參與的活動中,以前他們總是由協會中的大哥哥、大姊姊們來照顧,如今他們進入了國中、高中,每次活動有孩子需要照顧的時候,他們已經從需要被照顧的小孩升格為可以照顧別人的哥哥姊姊。看著他們不厭其煩地牽著小小孩的小手,耐心地哄著並安撫孩子們,我感謝天主使他們從被愛到去愛人,從付出中體會另一種施比受更為有福的價值觀。在奉獻服務的過程中,其實就是給孩子最好的人格教育,有時我們參加青年社會關懷的活動,我們總習慣於帶著孩子一起去參與,例如屏東少女城的關懷陪伴活動、楠梓兒童少年學苑的團康共融活動及老人院的陪伴與同樂,讓孩子和這群青年一起共同參與關懷與愛心行動,他們會看、會學、也會懂,不需要父母太多的指導與告知,孩子們自然地在那情境中,將愛人與關懷的情操內化成為他們的生活態度與價值觀,此乃所謂「動人以言其感不深,動人以行其速必達」。

 四、帶給孩子信仰的寶貝

 讓孩子學習以耶穌作為生命的主人,不論任何時候學習全心信賴、全心仰望並時時感謝讚美天主,那是生命最寶貴的智慧。因此讓孩子擁有最寶貴的信仰,是父母傳承給孩子最珍貴的遺產。信仰成了我們親子關係很棒的互動,我們全家常會一起祈禱,女兒為我們彈琴,我們一起唱聖歌,大家輪流讀聖經,在聖言中去體會耶穌的教導與啟示,一起以生活的經驗及感受彼分享,同時真誠地為家中的成員祈禱。孩子們在祈禱中,他們可以感受到其他家人的愛與關懷,而且全家一起祈禱,他們比較容易把內心的話說出來,藉著祈禱我們彼此了解對方、鼓勵及祝福對方。祈禱之後我們很自然地彼此擁抱對方,家人的關係在彼此祈禱中自然地增進。藉著我們全家同心合意的祈禱,孩子們從新獲得面對困難的力量,在未來人生的路上,我們常常告訴孩子無論遇到任何困難,天主都與我們同在,我們為人父母都有離開人世的一天,唯有天主會陪伴我們到今世的終結,如今我們的孩子已能將信仰放在生命中重要的地位,這是我們深感欣慰的地方。

 五、讓孩子感受到被愛

 自尊或尊重是人類高層次的需求之一,孩子進入青少年更是在乎自己的尊嚴,因此父母在和孩子溝通應儘量能做到尊重、了解、關懷、接納。例如父母常以判斷的語氣,很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抗心和不滿,例如「你真笨、你很差勁、你實在不像話、你太不應該了」等等。相反的如果能夠用客觀的語言,以尊重關懷的心,描述子女的行為及造成父母的困擾與感受,其效果差別很大。例如「你常常在深夜十二點過後才睡覺,我很擔心你的身體」「你聽音樂的聲音太大,使我很煩」「你最近不太愛說話,有什麼事困擾著你?」,父母親難為的地方就在此,一方面要放手讓孩子展翅高飛,一方面又怕他受傷受挫,或輸在起跑點上。一方面知道什麼是為他最好的,可是又不能給太多的壓力去要求他一定要如此,因此如何找到一個平衡點,是我們身為父母要學習的。

 孩子如果遭遇困難,向爸爸媽媽談述,有時候我們會不加安慰,反而指責孩子的不是,造成孩子更加失望與沮喪,使親子關係也更為疏遠。例如孩子考試成績不佳,心情惡劣,父母採取責罵的態度說:「你活該,早就叫你念書,你不聽,現在嚐到苦果了吧!」如果我們能夠用同理關心及了解的態度,就是將心比比站在子女的立場感受他的困難及痛苦,讓孩子有被接納關心的感受,父母親會這樣說:「成績不好,你很難過,一定覺得很沒有面子,檢討一下問題出在那裡,再加油一點,還是可以彌補過來」。

 傳統中國親子關係是父母尊、子女卑。因此父母對子女的要求,常以控制,或以武斷的方式來表達,不容許孩子參與決定,「我的是為你好,不會錯的」、「你決定太幼稚,不切實際」,這樣的方式常常不知不覺帶給孩子壓力,給孩子的感受是不是他在成長,而是我們在代替他成長。例如「你一定要考上國立大學、你非得讀醫科不可」,常常讓孩子感受到很大的壓力,甚至覺得自己沒有一點價值無法自行判斷像個傻瓜一樣。例如前一陣子我的孩子到高中二年級面臨選組的問題,我們不敢太多地把期望加諸在孩子身上,我寫了一封信給他,幫他做了一些類組的分析,讓孩子有選擇討論的餘地,及思考的空間,最後由他去為自己決定。如果父母能和孩子共同討論修正,把我的看法變成我們的看法,把我的決定變成我們的決定,相信孩子能更自動自發,及為自己負責。

 六、用寫信表達父母的愛和關心

 我也常用寫信表達對孩子的關心與愛,因為語言有時無法清楚表達我內心深處的感情的,我會用寫信的方式分享我的感受,可以超越情緒或語言的限制,以下是我寫給兒子詠思的信:

詠恩:收信平安
     謝謝你送給我的生日卡片,我真的非常喜歡,上了高中之後,你變得懂事了許多,真的很令人欣慰,為此特別感謝天主。
       我記得有一首聖歌,它的歌詞是這樣子的:「感謝神賜路旁玫瑰,感謝神,玫瑰有刺」將這首歌獻給你,希望它能幫助你克服你心理上的困擾。
     當一個人生命中擁有如同玫瑰花一般的好,他能夠獻上感恩與讚美,那麼他是一個有屬神生命的人,當一個人若能生活在玫瑰之刺的苦難之中,還能為該刺獻上感恩與讚美,那他已經能夠超越生命活出永恆價值的人。
     詠恩,當你一直為心中的困擾所苦時,為這樣的苦去獻給天主,交給天主,也感謝讚美天主與你一起去承擔及面對。
    也想一想你擁有父母許多的愛,你也擁有來自天上的愛,愛有多少,生命承受苦難的能力就有多少,愛有多少,活出積極的生命能量就有多少。愛使平淡成為燦麗,愛使苦難成為甘甜,愛使生命充滿希望與永恆。
    常常默思許多人在你身上愛的充盈及天主的恩典,這些都是幫助你克服生命的困擾最有力的能量,好好的運用你所擁有的這一切,相信它們會讓你成為一位得勝者。

結語

     我們常說未結婚的人都只能說還是個孩子,因當他結婚後他會懂得如何付出愛,學習兩性和諧相處之道,但這還不夠,只有當有了自己的孩子,為人父母之後,我們從學習付出及給予孩子的愛中,才真正成為一個成熟的人。     
       因為養兒方知父母恩,在教養孩子的過程中,我們才會更了解父母的心情,於是我們試著去體會孩子的心境,深入孩子的需要及融入孩子的想法,學習做一個稱職的父母。
        我們感謝天主讓我擁有兩個可愛孩子,在陪伴他們成長的過程中,不但幫助我人格更加成熟,也豐富了我的生命。著名的中東詩人紀伯倫在「先知」這本書上針對父母的角色有這樣充滿智慧的描述:「你是一具弓,你的子女好比有生命的箭,借你而送向前方。射手看見了在無限的路程上的標記,而用他的臂力彎曲了你,以使他的的箭,能射得快且遠。
       愉悅地屈服在祂的手中吧,因為正如祂愛那飛馳的箭,同樣他也愛強固的弓。」如何做一個強固而稱職的弓,以成就箭圓滿的飛馳,這是身為父母時時要學習的功課,也是成就自我圓滿人生的必經途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聖體的衛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