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念祖兄部落格的表格,我努力很久要引用
因為這是許多朋友想知道的問題

他用很客觀很清楚的表格為我們分析天主教與基督教的異同
可是我技術不夠好,上傳後表格總是走樣,只好忍痛刪除,
將我的困難提出

大方的念祖兄傳給我WORD檔,解決了我的難題
將這個好答案分享給大家,也
謝謝他的慷慨與用心整理 



































































































































 



天主教



基督教



             



起源



從宗徒開始,後成為羅馬國教,


公元325年第一次尼西亞大公會議,制定尼西亞信經



1)德國人馬丁路德於1517年提出「威登堡95條」改革建議,主張人只靠信德即可稱義得救,脫離教會.


2)法國人加爾文,生活於瑞士日內瓦,1541年左右成立加爾文教派.在蘇格蘭、愛爾蘭地區有以加爾文的神學理論為基礎的長老教會.


3) 英王亨力八世因欲休加達利納皇后、另娶宮女寶蘭為后,未蒙教宗允准,遂於公元1524年自天主教分離出去,成立了英國國教,自立為國教教宗.


4) 從路德教派又分出福音堂、美以美會;從加爾文教派分出惟一神派、清教徒、公理會、長老會、浸禮會等;從英國國教分出聖公會、牛津公教會等.



名稱



Catholic 


大公教會 (公教)


羅馬天主教


 


公元107年開使採用Catholic (Universal之意) 之名稱代表所有基督信仰教派.


 


公元395,羅馬帝國分裂,東羅馬帝國以希臘語的君士坦丁堡為宗教中心,西羅馬帝國以拉丁語的羅馬為宗教中心.公元1054,東羅馬帝國教會分立成東正教 (Orthodox),西羅馬帝國教會被稱為羅馬天主教


(Roman Catholic).  



Protestant


誓反教


新教


 


路德教派在德國得勢後,嚴禁天主教舉行彌撤聖祭。數年後,1529,斯倍爾國會宣佈恢復天主教舉行彌撤聖祭之自由,有五個歸依路德教派的王侯和十四座城市的路德派信徒,群起誓死反對,稱自己為誓反教派。自此以後,自天主教分離出去的教派都稱為誓反教,以示與天主教分離之意。日後來到中國傳教時,因為中國環境與歐美不同,覺得誓反教之名有欠和善,遂以基督教之名取而代之。



宗派



沒有宗派,但為福傳及靈修有不同修會,仍屬教會正式組織



派別繁多,沒有正式統計.在北美較大的教派約千餘,互不隸屬.主要教派有:


-      路德會(Lutheran)


-      改革宗(Reformed Church)/加爾文宗(Calvinists)/長老會(Presbyterian)


-      聖公會(Episcopal Church) / Anglican Church


-      美以美 (Methodists)


-      浸信會(Baptists)


-      福音派 (Evangelicals): 宣道會,中華基督教會


-      靈恩派: 五旬節派(Pentacostal),神召會(Assembles of God),Church of God


-      基要派(Fundamentalist) : 門諾派,Congragationists



教會組織



嚴密的組織架構: 堂區,教區(修會),教廷. 教會有教導權及解釋信理的權威



大的教派也有教區,但沒有中央組織,只有不具約束力的聯合會議.個人可以對信理有不同解釋



教會管理



以羅馬教廷為中心: 教宗,主教 (樞機主教/紅衣主教,總主教,主教) , 神父, 執事



聖公會:主教制


加爾文宗:長老制 (信徒選舉長老, 聘請牧師)


浸信派:公理制 (教友直接管理)



神職人員



教宗,主教,神父,執事,修女


(修女不算「聖」職,不能主持聖事)


由教會養成與指派


要求守貞(獨身或不能再婚)



牧師,傳道,宣道士,主教


聘顧及選舉產生


不限制婚姻狀態



         



教義根源



聖經


聖傳(21:25)


教會的訓導(28:19-20)



唯獨聖經



聖經



舊約46,新約27



舊約39,新約27


不採用沒有希伯來文的7卷舊約: 多俾亞傳友弟德傳


瑪加伯上瑪加伯下


智慧篇德訓篇巴路克



聖經版本



思高聖經


New American Bilble


Douray-Rheims Bible


RSV, NRSV (英國地區)


 



和合本,現代中文譯本,呂振中譯本,當代聖經,等等.


Kim James Version (KJV)


New International Version (NIV)


Revised Standard Version (RSV)



聖經解釋



每個人可從聖經得到不同的啟示與感動,但是有關的信理解釋,則應遵從教會的教導 (伯後:3:16, 8:30-31,伯前1:20-21).



個人可以解釋聖經



  



救贖



人必需與天主恩寵配合,救恩才有可能,因此一面要靠信德,一面要遵照天父的旨意去生活行善功.


救恩會失去,需要告解才能與天主修合



唯獨因信稱義,只要相信耶穌救恩就可得救,人不能貢獻什麼.一旦領洗,既使犯罪也不會失去救恩



聖人



相信諸聖相通及聖人轉求(如聖經中亞巴郎,先知或耶穌轉求天主).鼓勵默想及效法聖人的行為,以與天主更接近.



不可請聖人轉求.



聖母



尊敬天主之母,始胎無染原罪,終身童貞


 


(參見三看聖母


 



雖然馬丁路德曾為「聖母瑪利亞頌」(Magnificat)作註,稱馬利亞為基督之母,並承認聖母代禱的功效,但是現在的基督教認為瑪利亞除童貞懷孕外,與凡人無異.



宗徒傳承



由耶穌將權柄交給伯多祿並傳承給以後主教(20:23,格前5:18)



否認



煉獄



人死後靈魂受淨化的地方



否認



其他宗教



相信所有正當宗教都有天主的祝福,努力於與基督宗教的合一,並與其他宗教對話及交流.



有基督宗教的合一運動.


視其他非基督宗教為異教.



                          



聖事



七件聖事:


領洗、堅振、告解、聖體、傅油、婚配、聖秩



有洗禮,聖膏(堅振),按牧,婚嫁的禮儀,但不一定是聖事.沒有告解,聖體,及傅油.聖公會除洗禮及聖體外,有其他五件稱為次要聖禮.



告解聖事



告解(和好)聖事是耶穌授給宗徒的聖事(20:23,格後5:18)



反對 (除聖公會外)



領洗



鼓勵嬰兒領洗



通常長大後才領洗(聖公會,信義會,長老會接受嬰兒領洗).浸信派反對嬰兒領洗



婚姻聖事



天主結合的不可分散(5:32,19:9,10:2-12,61:18,格前7:10)



有結婚禮儀但非聖事


 



聖體聖事



聖體是耶穌體血,(26:26,14:22,22:19,6:35,格前11:27-29)禮儀要求嚴格.非天主教友不可領取聖體及聖血.



崇拜(禮拜)中的麵餅及葡萄汁或酒只是象徵,所有相信耶穌基督的人都可領取(聖公會則與天主教相似)



              



彌撒



彌撒是耶穌親臨的最後晚餐的重現.



崇拜是紀念性質.



禮儀



非常注重禮儀生活,每主日彌撒聖祭,有禮儀年曆,每年復活節前舉行聖週.


 


特別禮儀為激發參禮者敬拜天主和救主基督之心,加強信仰生活。



不強調禮儀生活,主日禮拜中通常有讀經、講道、唱聖詩.



聖像



從早期教會開始,聖像就是宗教教育的重要工具,為提醒並表明聖人也是自然的一部份.



沒有聖像.



敬祖



可以行「敬」祖的禮儀(但非「祭拜」),以示慎終追遠,紀念祖先.儀式上可以用香及花菓表達敬意,但不可燒紙錢.



不允許任何型式的祭拜祖先.



祈禱



形式上要畫十字聖號,可向天主、耶穌祈求或請聖人、聖母轉求.



除聖公會外無特定姿勢,不畫十字.


只能向天主(上帝)或耶穌祈求,不可請聖人、聖母轉求.



                  



 


相信聖父、聖子、聖神三位一體 


(惟一神派和耶和華見證人等少數教除外)


 



 


相信原罪與救贖


 



 


相信聖經的真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聖體的衛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