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聖若望主教座堂輔祭班講義
—認識禮儀年曆的結構
將 臨 期---教會新年是由將臨期第一主日為開始,將臨期分成四個主日
,讀經都是期待救主的來臨;經文中特別提到三位聖人:
依撒意亞→救主的來臨;洗者若翰→為基督預備道路;
聖母瑪利亞→聖母瑪利亞和天主合作使耶穌降生。
由12月17日到12 月24日這段期間的禮儀重點是祝聖誕慶典。
聖 誕 期---是由子夜彌撒開始到主顯節後一主日(期中包括聖家節、天
主 之母節、含六主日。)
常 年 期---常年期33或34個主日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在聖誕期後,耶穌受洗節的第二天開始到聖灰禮儀
日,其間約5~9週。
四 旬 期---是由聖灰主日開始,約2月4日 至3月11日 之間,視復活節主
日而定,四旬期包括六個主日共40天。
聖週是以聖枝主日開始:
聖瞻禮四:耶穌建立聖體聖事,最後晚餐,遷供聖體
聖瞻禮五:本堂都會在下午三點公拜苦路,晚上紀念主受難禮儀
聖瞻禮六:最高峰的復活前夕。這三天稱為巴斯卦逾約節,也叫三日慶典
復 活 期---復活節慶日他不在固定的日子舉行,是隨著節氣移動的:在
第四世紀中第一次大公會議訂定復活節為猶大曆的尼散月14
日之後或春分後之月圓後第一主日舉行。現在所使用的是春
分後之月圓的第一主日為復活節,從復活主日到聖神降臨共
50天(含耶穌升天節) 復活節的日期約是3月22日 至4月25日之
間。
常 年 期---第二階段在四旬期與復活期之後,在聖神降臨節第二天又開始常年期,直到將臨期第一主日前夕,共24~28週。常年期最後一主日為基督君王節﹝算是禮儀年的年終﹞。
(其中特殊的禮儀如:聖母升天節是為特別敬愛聖母;因為她勇敢與天主合作,降生救世主→基督;完成救世大業,教會也在這其間記念各殉道者及聖人們,因為基督的逾約奧蹟在他們身上完全實現。
會隨季節變動的瞻禮有:
復活節(春分後第一個月圓夜的後一主日)
耶穌升天瞻禮(復活主日後40天)
聖神降臨節(復活主日後50天)
基督君王瞻禮(禮儀年的最後一主日)
主日感恩祭讀經以三年為一循還:
讀經一選自舊約
讀經二選自新約
第三篇選自福音,福音是三篇讀經的中心,所選的讀經一、二多配合福音的主
題,這樣安排是讓基督徒用基督的角度來看整個救恩計劃。
只有復活節的讀經一是選自宗徒大事錄的。
三年中選讀一部對觀福音:
甲年→瑪竇福音,乙年→馬爾谷福音,丙年→路加福音,
若望福音專用於四旬期和復活期。
(參考香港禮儀委員會 輔祭員手冊)
及(台北聖心堂馨香一瓣)
黃瑪加利大整理